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头在线观看|亚洲国产不卡地址1234|日韩精品第五页|变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

咨訊中心

資訊中心 » 酷文分享

新聞媒體的公益模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eBay的創(chuàng)始人,以85億美元的凈資產(chǎn)排名美國富豪榜第47位的奧米德雅日前宣布要辦一個“大眾媒體”,這件事引起了廣泛的注意,大致上有如下幾個吸引眼球的地方:1、億萬富豪斥資2.5億美元;2、棱鏡門的記者格林沃爾德被說服加入;3、這是一份數(shù)字的新聞媒體,和早先被另外一位富豪貝佐斯個人購入的《華盛頓郵報》不同;4、按照奧米德雅的說法,這個機構“以支持獨立記者為核心使命”。他這樣描述道:

“網(wǎng)站將覆蓋大眾性新聞,其核心任務就是給來自多個領域的獨立記者提供支持和幫助。團隊將打造一個媒體平臺,為這些記者提供幫助,讓他們尋求各自領域的真相。這不僅僅意味著調(diào)查報告,而且還有各種新聞?!?

不過,他并沒有說這是一個非盈利性新聞機構,但是,他同樣也沒有解釋未來這個耗資以億計算的數(shù)字新聞機構會是一個如何的盈利模式,從他的話語來看,很有些不求利的公益性質(zhì)。

與奧米德雅類似的是,貝佐斯也是一個電商出身的富豪,當他以個人名義購入華盛頓郵報時,同樣沒有解釋商業(yè)上的動機。我曾經(jīng)在一篇文章提到,我認為是年近50歲的貝佐斯的個人情懷:他認為美國需要一份這樣的報紙。

非盈利性新聞機構是伴隨著美國傳統(tǒng)媒體日趨艱難產(chǎn)生的。數(shù)字表明,08年美國有42家報紙關張,09年為112家,10年開始減緩,29家,11年為21家。從業(yè)人員數(shù)量也大幅縮水,從80年代末頂峰時的逾5萬6千人,下降至2012年的4萬人。

09年,《華盛頓郵報》前總編輯唐尼與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教授舒德森合作完成了調(diào)研報告《美國新聞業(yè)的重建》。這份報告提出,調(diào)查報道這類高成本但又是崇高理念的新聞模式,政府和基金會應該予以干預。他們希望有政府減稅、基金資助的方式來支撐報業(yè)。這份報告的影響很大,三年中,不少非盈利性新聞機構出現(xiàn),全美目前約有175家,如ProPublica、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、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、Beacon、Texas Tribune、Chicago News Cooperative等。在這些非盈利性新聞機構中,有四分之一是大學(一般是大學的新傳學院)出資興辦,前后有加州大學伯克萊新聞學院、華盛頓美利堅大學、波士頓大學、西北大學、衣阿華州立大學、威斯康辛大學、布蘭迪斯大學等加入其中。

不過,大學本身也是非盈利機構,所謂出資興辦,說到底錢還是來自一些基金會或富商捐款。學院主要提供辦公場地、教師、圖書館資料等資源。波士頓大學調(diào)查報道新英格蘭中心由奈特基金會前后出資165萬美元資助,加州大學伯克萊新聞學院的海灣地區(qū)新聞項目由一名舊金山富商捐款500萬美元。其實,這一點和美國高校歷來重視募捐能力有關,聲譽良好加之募捐得法,這些非盈利機構還能運作。而一些由“退伍老兵”做的機構就沒那么幸運,前文提到的Chicago News Cooperative便只運作了28個月,原因在于麥克阿瑟基金不再提供資助。有研究顯示,非盈利新聞機構僅有四分之一能夠得到后續(xù)的資助。

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到,無論是貝佐斯還是奧米德雅,出資支持新聞機構并不算什么太新鮮的事,不過這兩人名氣實在太大,而且金額都是上億巨款,著實吸引眼球。這會不會代表一種媒介轉(zhuǎn)型的模式呢:徹底放棄商業(yè)路徑,改為“供養(yǎng)型公益模式”。

供養(yǎng)型公益媒體,有兩種路徑。其一是民眾供養(yǎng),特點在于供養(yǎng)人多但單份金額可能很少。這個路徑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維基百科。2011年募捐持續(xù)了46天,100多萬捐贈者總計捐款2000萬美元。2012年募捐則耗時只有9天,獲捐2500萬美元,捐贈者為120萬人。其中峰值一天為14.5萬人,維基媒體基金會當天獲資近240萬美元。

民眾供養(yǎng)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:它很難被某種勢力操控。但它同樣有壞處,那就是如果不是太過有影響力,很難獲得一個高額款項。維基百科每月獨立訪客量近5億人次,是全球第五大最受歡迎的網(wǎng)站,按照這個影響力,對比兩三千萬美元,其實也不算什么太過夸張的數(shù)字。

這個路徑上,并沒有什么其它值得一書的例子,似乎是一個無法復制的案例。這個世界不太可能會有第二個維基百科,但如果想要搞一個垂直領域中的維基百科,規(guī)模不夠但其實成本下降不了多少,怕是很難持續(xù)運作下去。

按照我國現(xiàn)行的法律,這條路幾乎沒有直接走通的可能。時下眾籌興起,但眾籌屬于消費性質(zhì),消費需要有相對未消費的人更多的一些權益,和即便交錢但權益一致的募捐完全不同。

第二個路徑就是富商基金會供養(yǎng)。供養(yǎng)人數(shù)少但單筆金額比較大,這個比較適用于影響力并不是太大的項目,募捐時屬于定向募捐,而不是公眾集資。但與第一個路徑一樣,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陷:會不會被某種勢力操控?因為是定向募集,少部分人(有時候甚至就是一個人)捐助,所有不被操控的希望只能寄托于該人的道德情懷。而人,其實是會變的,而且,人一定是要死的。即便ta有道德情懷,ta的繼承者呢?

一名美國學者Guensburg專門寫過關于馬里蘭大學一個新聞項目的論文,在他的研究中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項目由于受到贊助商兒童發(fā)展基金會的原因,而改變了報道方向。這還是基金會透過大學再資助的項目,基金會直接資助的項目,就會更讓人起疑。有些富商(比如這兩位電商富翁)的業(yè)務其實相當龐雜,并不是那么容易梳理出某種“軟性公關式操控”。另外一名美國學者Piccard則在他的研究中認為,非盈利性新聞機構會有求穩(wěn)心理。缺少盈利刺激和成本壓力的情況下,這種求穩(wěn)心態(tài)很正常。事實上,很多大學所建立的非盈利項目,只是給學生一個實操的機會,不太可能做出多么有洞見的文本。而非大學的退伍老兵們,由于缺少募捐能力,資助者一旦退出,后續(xù)資助者便跟不上,Chicago News Cooperative就是一個例子。

非盈利性機構有時候的確會碰到效率的問題,維基百科雖說效率較高,但其實并不是一個非盈利的新聞機構,大部分情況下,我們一般視它為一個“工具辭典”,雖然它有維基新聞的一部分。但就新聞這一脈來說,它并不具有多大的影響力。而且,正如我前文所說,維基百科很難有復制的可能性。

我個人并不否認供養(yǎng)式公益新聞機構的作用,但我很難認同這會成為某種大趨勢性的東西,它成為一種補充是完全可能的。我一直有個夢想,在我足夠有錢的時候,我可以開一個年虧損額在50萬左右的咖啡館——沒有盈利目的,純屬個人興趣愛好,有人每年花旅游上50萬,我為什么不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花50萬呢?——但這種念頭即便實現(xiàn),這類咖啡館也不會是咖啡館的主趨勢,但我倒是相信,整個業(yè)態(tài)中,間或會有些零星存在。

新聞只是媒體的一部分。在整個媒體架構中,我歷來認為,新聞可能只是媒體的一種類似PR部門的機構:借助嚴肅新聞幫助媒體獲取公信力和影響力,使得媒體在商業(yè)活動中獲取更大的談判能力。

傳統(tǒng)媒體轉(zhuǎn)型的確困難重重,但主張趨勢上公益化基本上屬于繳械投降。我不否認公益新聞機構的作用,但我不認同它會成為主流趨勢。各行各業(yè)里都會有些公益性組織,但讓各行各業(yè)都公益化了,至少在所謂“按需分配”的共產(chǎn)主義社會到來之前,怕是不太可能的。媒體的確有它獨特的外部性,但我們依然缺少足夠的證據(jù)表明,供養(yǎng)式新聞機構的外部性會更優(yōu)于商業(yè)新聞機構/媒體。

更何況,興起的數(shù)字媒體們,依然在攻城拔寨,傳統(tǒng)媒體是日趨艱難,但數(shù)字媒體們,未必。

圖文:飛天傳媒/黃山飛天廣告?zhèn)髅焦?/a>


上一條:
廣播挽手新媒體,未來廣播廣告走向何方?
下一條:
紐約時報網(wǎng)站計劃開啟本地在線廣告